隨著時代發展,網絡技術的進步,當企業面臨突發危機公關和輿情危機時,其實對于企業來說都是非常脆弱的。根據墨菲定律我們知道,該發生的始終會發生,只有做到充分的預防,發現制度中的漏洞和缺陷,完善制度才能保證危機不發生。千萬不要存在錯誤心理,要記住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。要盡早采取行動把苗頭扼殺在搖籃里。
一、危機來臨時的錯誤心理
1.政府、企業和個人心理之僥幸心理
在事件發生之初,認為“星星之火,不足以燎原”,所以沒有對事件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,認為事態不會擴大,不會對企業產生什么實質性的危害,而遲遲不采取行動把苗頭扼殺在搖籃里。
2.逃避心理
企業在危機公關管理時還常出現一種錯誤心理,即“鴕鳥政策”,“鴕鳥政策”指的是擔心害怕,不敢面對事實。不管事實如何,但是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,企業能做的只是盡最大程度去積極應對,逃避是懦弱的表面,意味著這個企業沒有承擔的勇氣。只有勇敢地去面對,才能掌握化解危機的主動權,只要勇于承擔責任才能展現負責任的企業正面形象,有利于挽回公眾的信任以及危機后形象的修復。
3.隱瞞心理
在這個信息爆炸“紙包不住火”的時代,任何有意圖的隱瞞都逃不過社交網絡這個“放大鏡”,盡管隱瞞事實可以為企業贏得一定的緩解時間,但是這樣做只會讓企業陷入更大的危機。無論是何種錯誤心態都可能讓企業失去危機的把控權,只有積極主動地去應對,才能把握危機管理的主動權,盡可能降低公關危機對企業的沖擊。
4.使用大眾不能理解的語言。
企業危機管理者往往習慣使用行業術語或是縮寫字母作為危機回應,他們認為這是正常的事情,然后放在公眾視角就會很難理解,這時公眾的第一解讀就是你在想隱瞞什么!這種方式非常容易造成誤解,讓企業處理危機更加麻煩。
5.在危機事件公開后才著手處理。
放任危機的發展是非常可怕的事。華為的危機從2018年12月1號開始的,標志性事件是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控制,而實際上她被抓的時間是在5天前,她當時申請了信息保全,不向外界透露。華為通過這5天的寶貴時間將內部CFO的人選和相應的一致化應對都做了統籌安排。所以我們看,媒體和公眾知道這件事以后,華為的應對游刃有余。
6.視媒體為自己的敵人。
突發事件面前,要記住記者是站在你的對面,而不是站在你的對立面!刻意制造對立面只能讓事件變的更糟糕。有些干部或是領導往往想控制信息降低損失,而在重大事故面前無法回避的時候再使這招就會讓損失更為慘重。
二、分析危機公關來源逐步擊破
1)輕視競爭關系
2)危機意識淡薄
3)理想化的產品
4)基礎建設不足
5)忽視風險防范
6)公關意識薄弱
從危機事件當中搜尋到事件起因、醞釀、傳播、處理等層面中包含的內部與外部相互作用,以及各環節的發展邏輯,底層邏輯越清晰制定出的應對策略和管理調整也會越具效果。
綜上所述,一方面是希望能提醒所有的企業經營者,要守法經營、良心經營、健康經營,重視危機公關體系的建設。另一方面,亦要重視品牌宣傳,用大量積極的正能量文章和正面品牌軟文,時刻進行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提升。在互聯網時代,品牌建設每天都是逆水行舟。第三方面,重視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的建設,一是約束,二是歸屬,這樣才能確保內部不首先出現重大問題。